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业现代化

松桃黄板镇走上养牛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黄板镇遵循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中国电子“振兴e贷”金融服务为抓手,在全镇大力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实行“政企联合育牛、支部引领养牛、风险规避护牛、回购集中卖牛”的方式,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走出了肉牛良种繁育基地与家庭式农场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成功探索“九统一”养殖模式,推进“家庭式”肉牛养殖大踏步发展。2022年,该镇探索发展“牛超市”典型经验在贵州改革刊登。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产业发展,资金先行。近年来,为促进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利用财政衔接资金贴息产业发展金融贷款政策,镇党委、镇政府通过调研并结合资源条件分析,选定肉牛养殖为全镇主导产业,规模养殖和家庭养殖为实施方式,转变“原来养牛为犁田”思想、树立“现在养牛要赚钱”理念。为破解资金瓶颈制约,镇级成立工作专班,主动对接各金融单位,积极发动群众抢抓政策机遇,截至目前,已组织115户农户参与贴息融资贷款3800余万元,建成400头以上规模“牛超市”1个、建成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4个、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3个、30头以下“家庭式”肉牛养殖场106个。全镇现有肉牛存栏近3200头。


降低购牛风险,企业优势凸显。引进龙之鼎公司承租我该镇瓦厂村400头养殖场建设“牛超市”,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从内蒙古等地采购牛犊,在采购地集中完成检疫及相关手续办理后运回“牛超市”,在“牛超市”完成应急调理和两次检疫后,该镇级工作专班再联系村支两委组织群众到“牛超市”选牛购牛,解决群众的购牛难问题。现已完成3批次1100头牛犊采购。



支部引领,激发产业活力。宣传动员一万遍,不如支部书记带头干,该镇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由支部书记带头、两委成员参与,带动群众投入,消除群众顾虑,引领群众发展。如:妙湾村支部书记孙元勇个人投入55万元,两委成员参与投入35万元,带动12户群众参与投入60万元。规模200头的养殖场已建成,现有存栏量140头,30头西门达尔能繁母牛已产牛仔25头,已出栏育肥牛12头。青峰村支部书记陈刚个人投入80万元,两委成员投入30万元,带动30户群众参与投入150万元。规模200头的养殖场已建成,现有存栏量135头,年底可出栏育肥牛40头。大坳、峥岘两村也是采取此发展模式。


能人带动,技术经验共享。该镇有7户养殖户已养殖肉牛多年,养殖规模在50头左右,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为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鼓励他们分享养殖经验,无偿提供技术指导群众发展养牛。如:纳冲村唐文生,自己养殖有100多头牛,另有近100头规模场地空置,其以年租金9000元让本村3户群众承租使用,自己亲自手把手指导,3户群众共同养殖的67头肉牛长势良好。自川村龙永森,引导本村5户群众紧挨自家牛场新建了一个规模100头的养牛场,10月购进牛犊80头,饲草饲料药品一起采购,技术亲自指导,养牛户现已对养殖技术初步掌握。瓦厂村龚汉武,大田村钟浪都在带动本村群众发展。



鼓励个体,发展家庭养殖业。肉牛养殖成本高、周期长、利润薄,考虑到现有草山草坡和农作物废弃稻草、秸秆、苕藤等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保压力,解决在家留守人员的就业问题,利用闲置的老旧木屋,老牛圈改造等发展家庭肉牛养殖是该镇的主推方向。全镇现有家庭肉牛养殖206户,最少的养3头,多的有25头,比如该镇石宝溪村杨再明户,2022年养殖25头肉牛已经出栏,现在又购买肉牛24头。


邀请专家学者零距离服务,确保产业发展健康有序。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特邀省、市、县级专家学者作为技术顾问,将全镇产业动态第一时间告知各位专家,请他们把脉问诊开处方。3月30日,该镇牛超市前脚刚进200头肉牛,省级科技特派员、铜仁职院教授孙伟、铜仁市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陆安法等专家团队便后脚入场,对入栏牛的应急事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牛超市老板高兴放心。


说到下一步发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彪表示,将充分利用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机遇,紧紧围绕建设3000头规模镇级“牛超市”目标任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市场导向,严格按照“政企银保+农户”肉牛产业发展模式,狠抓“家庭式”特色肉牛养殖工作,稳步推进全镇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